
湖北日报客户端讯(通讯员张梦雅)在中国车谷,奔腾不息的不只是生产线上的新车配资网平台,还有与产业同频共振的人才活水。在这里,“车谷”坚实的产业根基与“英才”蓬勃的创新力量相互赋能,共同构筑起产才融合的良性生态。李成与他的盛势启创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盛势启创”),正是这片热土上人才与产业相互成就的鲜活缩影。
近年来,武汉经开区优化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升级版政策,持续深化“车谷英才”品牌建设,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。截至目前,全区累计引育院士专家37名、国家和省级重点联系专家62名、“武汉英才”204名、“车谷英才”791名、享受政府津贴专家355名、年均吸纳高校毕业生2万人;累计发放人才项目资金5亿元,资助“车谷英才”专项1172个,带动项目投入总资金约200亿。

筑巢引凤人才政策浇灌创新之花
短短五年间,盛势启创已从初创团队快速成长为年产传感器超百万套、年营收突破亿元的“种子独角兽”。如今,公司已汇聚350余人的专业团队,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20人,构建起覆盖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、智能执行器、智能座舱三大系统的完整产品布局。

企业坚持国产芯片与自主设计相结合的技术路线,在电流传感器、位置传感器等核心部件上不仅实现国产化替代,部分产品性能甚至超越进口品牌;在控制器领域,团队从底层到应用层坚持全栈自研,形成独特技术优势。目前,公司已成功开发30余种传感器产品,在国内品牌市场覆盖率突破80%,稳定供货于吉利、岚图、赛力斯等主流车企。

“我们既把握住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时代机遇,更得益于武汉经开区人才政策。”李成坦言,公司年度研发费用达3000-4000万元,在企业发展的关键阶段,“车谷英才计划”提供的创业资助,以及车谷科创投资基金的股权投资,为企业专注研发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盛势启创的快速成长,恰是武汉经开区人才工作成效的生动印证。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,既涌现出岚图、东软等龙头企业的重大创新成果,也培育了盛势启创这样在细分领域实现突破的科技新锐,共同书写了人才引领产业升级的精彩篇章。
厚植沃土精准服务营造人才发展生态
在武汉经开区创业,让李成感触最深的不仅是产业政策的支持,更有无微不至的人才服务。
他回忆道:“入选区级‘车谷英才’计划之后,党工委组织部一直与我保持密切联系。基于这种长期的了解,他们后来主动推荐我申报更高层次的‘武汉英才’计划。”在准备申报材料的关键阶段,工作人员专程上门,从材料整理到流程对接,全程提供“一对一”专业指导。“那种感觉,就像多了一个懂政策、懂流程的‘创业合伙人’,在我们需要的时候,提前想好下一步该怎么走。”
更让他感慨的是,武汉经开区的贴心服务还延伸到了人才的日常生活。“我们公司的年轻技术人员通过人才公寓解决了住房问题,入选人才计划的员工还能享受购车补贴和体育场馆专属折扣。”他表示,这些看似细微的安排,让团队成员真切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温度与诚意。

如今,武汉经开区已构建起一套涵盖安居、医疗、金融等八大领域的全方位人才服务体系,深度融入人才的日常工作与生活。全区累计投入运营人才公寓8000套,设立覆盖三大片区的青年人才驿站,为来区求职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,助力青年人才顺利起步;启用武汉首个人才服务驿站,提供从政策申报、知识产权保护到项目申报一站式服务;联合湖北银行等机构推出人才专属金融产品,定制全周期金融支持方案。
“在武汉经开区创业,你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创新者的真诚与温度。”李成感慨道,这种全方位的服务生态,正是企业引才留才的最坚实支撑,也让更多像他一样的创业者能够在这里安心经营、专注创新。
迈向未来产才共赢绘就发展新篇
站在新的发展起点,盛势启创步伐愈发坚定。企业将与武汉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展开深度合作,共同探索AI技术在智能座椅与生产管理中的创新应用;同时积极布局上海机器人传感器团队,筹备设立欧洲子公司,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。“我们要让‘车谷智造’的传感器走向全球,让世界看到中国创新的力量。”李成的话语中透着自信与期待。

“在武汉经开区,人才既能拥有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,也能享受有温度、有品质的生活。”李成深切体会到,这种人才与城市共同成长、彼此成就的良性循环,不仅催生了盛势启创等创新企业的快速崛起,更推动着整个区域产业生态的持续优化与升级。
随着武汉经开区人才工作的持续深化,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正在见证更多智慧与梦想的交融。面向“十五五”,武汉经开区将围绕“中国车谷”战略定位,实施人才政策改革配资网平台,推动平台载体能级跃升,创新引才育才模式,优化人才服务生态,全力建设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创新高地和高水平人才集聚区。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,创新活力的不断迸发,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“车谷英才”在此扎根耕耘。他们与这座城市相互滋养、共同成长,携手绘制着“中国车谷”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。
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