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规股票配资机构
1993年,大多数人还在用传真机时,凯文·凯利创办了《连线》杂志。他预言了互联网会改变一切,预言了智能手机会让每个人都成为摄影师,预言了社交网络会重塑人际关系。
现在看来,他当初的判断都得到了现实的验证。所以当这个男人说他看到了未来5000天会产生的12个必然趋势时,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这些预言,思考它们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哪些影响。
1. 形成(Becoming)——万物皆在升级
想象一下,我们早上醒来,发现特斯拉在夜里自己升级了新功能。昨天买的打印机,今天变成了打印服务。
我们以为自己买的是一种固定的商品,其实买的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:一切都在变成别的东西——硬件变成软件,产品变成服务,名词变成动词。
我们生活在一个"液态"的世界里,没有什么是固定不变的。
理解这一点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思考职业规划。与其追求一份"稳定"的工作,不如培养持续学习和适应变化的能力。
无论我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,都要问自己:如何让我的产品或服务变得可升级、可进化?
2. 智化(Cognifying)——AI协作时代
我们需要认真面对一个现实:AI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人类。
阿尔法狗击败李世石的那一天,人类历史已经进入了全新的一页,这一页可能比人类从农耕时代进入工业时代还要影响巨大。
未来一定会发生的是:AI比最好的放射科医生更准确地读X光片,比最资深的律师助理更快地处理文件。一架12小时的航班,飞行员实际只需要操控7-8分钟。
未来的收入差距将不在于谁比AI聪明,而在于谁和AI合作得更好。
当计算器出现时我们必须甩开那个老算盘,当汽车出现时我们必须尽快学习如何从使用马鞭转向成使用方向盘。
3. 屏读(Screening)——屏幕无处不在
看看我们周围:手机屏幕、电脑屏幕、电视屏幕,甚至冰箱都装上了屏幕......
但这只是开始。未来我们的衣服可能是屏幕,桌面是屏幕,墙壁也是屏幕。更关键的是,这些屏幕不只是显示内容,它们也在观察我们。
它们知道我们在看什么,知道我们的情绪变化,会据此调整显示的内容。我们正在从"读书时代"进入"读屏时代"。以前书本给我们权威的答案,现在我们面对的是需要自己拼凑的信息流。
这个变化提醒我们要培养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,因为权威不再来自单一来源。
同时,对于普通人来说,如何在变得越来越多的屏幕中帮助人们获得真正有价值的内容,这也是能获得很大价值的工作。
4. 流动(Flowing)——一切皆数据
其实思考一下:自从移动互联网出现后,不管我们是做房地产的、卖药的,还是开餐厅的,本质上我们都在处理数据。
客户数据、市场数据、供应链数据。我们早已经进入数据流时代。
音乐变成流媒体,电影变成流媒体,软件不再是买断制,而是订阅制。所有行业都在被数据重新定义。
认识到这一点,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数据分析技能变得如此重要。无论从事什么行业,懂得收集、分析和运用数据的人都将获得巨大优势。
最近腾讯出了财报,表现非常好,腾讯为什么能做出好的游戏,能投资好的企业,能一直做出让用户喜欢的商品?就是因为他掌握了中国最多互联网用户的数据。
5. 重混(Remixing)——创新是重新组合
经济学家发现所谓的“创新”并不是那么回事:大多数创新都不是全新发明,而是现有元素的重新组合。
报纸是什么?体育新闻、天气、社论、广告的组合。支付宝做了什么?把银行拆解了,只取支付功能重新包装。滴滴呢?把出租车服务拆解重组。
创新的关键是学会拆解,然后像玩乐高一样重新组合。
如果想做点什么,先别去想做一个地球上从来没出现过的东西,其实应该需要重新组合现有的元素。
看看任何行业,思考如何拆解其组成部分,然后用新方式重组,这就是创业机会。
无论在任何行业,都多去思考:这个东西由哪些部分组成?能否重新组合创造新价值?
6. 过滤(Filtering)——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
每年600万首新歌,每天数百万篇文章。任何“人”不可能全部消费完。
信息过载的时代,最稀缺的不再是信息,而是注意力。这解释了为什么抖音这么值钱,为什么网红能赚得比传统明星多。金钱跟着注意力走,能吸引注意力的地方就能赚钱。
理解注意力经济的规律,我们就知道如何在这个时代创造价值。
要么学会吸引注意力(成为创作者、品牌营销专家),要么学会过滤信息(成为策展人、推荐算法专家)。
7. 互动(Interacting)——全身体交互时代
我们正在经历交互革命。电视从单向接收变成可以互动,电脑将从键盘鼠标进化到可以用整个身体操控。VR让我们进入虚拟世界,MR让虚拟和现实混合。未来我们操控电脑就像交响乐指挥家一样,用整个身体来"指挥"机器。
提前适应新的交互方式将给我们带来巨大优势。学习VR/AR技术,理解手势控制和语音交互,这些技能在未来会像现在的打字和鼠标操作一样基础。
可以想象一下当人们可以用手势操控一切时,会产生哪些全新的用户体验?这也是商业机会的所在。
8. 使用(Accessing)——告别拥有
优步是世界最大的出租车公司,但一辆车都没有。腾讯是最大的媒体公司,但不生产内容。阿里巴巴是最大的零售商,但没有库存。
拥有正在变成负担。
很多商业模式都在变化,与其销售产品,不如提供服务;与其让客户购买,不如让他们订阅。
任何行业都可以被"服务化"——从汽车到服装,从工具到住房。创业机会在于找到那些人们不需要拥有、只需要使用的领域,然后提供便捷的使用服务。
9. 共享(Sharing)——大规模协作
真正的共享经济不是把车租给别人,而是让成千上万人一起创造价值。
维基百科没有编辑,没有专职作者,却成了世界最大的百科全书。未来的财富将来自大规模协作。当我们能让更多人参与创造价值,而不仅仅是分享资源时,就找到了新的金矿。
学会组织和激励大规模协作将成为核心竞争力。无论是众包设计、开源软件,还是社区驱动的内容创作,机会在于建立平台让更多人参与价值创造。成功的关键是设计出让参与者都能获益的激励机制。
10. 开始(Beginning)——用途在使用中发现
爱迪生发明留声机时,完全不知道用来干什么。最初人们用它录遗言和教堂讲话,后来才用来听音乐。新技术的最佳用途往往在使用过程中才被发现。我们每天花5小时在社交媒体上,但仍在探索它的真正价值。
面对新技术,我们需要先使用,再思考,在实践中发现价值。
这个原则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心态,勇于尝试新技术和新工具。不要等到新技术成熟了才开始学习,而要成为早期使用者。许多商业机会就隐藏在新技术的"意外用途"中。那些能够最早发现并利用技术新用途的人,往往能获得巨大的先发优势。
多去成为不同领域的新玩家,而不总是成为跟风者。
11. 提问(Questioning)——问题变得昂贵
现在找答案很容易:问百度、谷歌、ChatGPT。但谁来问问题?当答案变得便宜时,好问题就变得昂贵。好问题能开启新领域,推动新思考。未来属于会问问题的人。
培养提问的能力比掌握知识更重要。好的问题能够发现别人没有注意到的机会。
在AI能够回答大多数问题的时代,最有价值的人是那些能够问出好问题的人。这意味着批判性思维、创造性思维和跨领域思维将变得极其珍贵。
多去练习问问题:为什么这样?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?还有其他可能吗?
12. 颠覆(Disruption)——来自边缘的革命
颠覆一个行业的,从来不是行业内的公司。
搜索引擎创新不来自图书馆,智能手机创新不来自电话公司,而是来自做电脑的苹果。成功公司有太多要失去的,不敢冒险尝试看起来不赚钱的小市场。但正是这些不起眼的边缘地带,孕育着下一个巨头。
所以如果有做些什么的想法,不要试图在成熟市场中与巨头竞争,而要寻找那些看起来太小、太差、太不赚钱的市场。
凯文凯利说,跟30年后的我们相比,现在的我们就像一无所知的孩子。
我们必须相信那些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。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还没有出现,最大的公司还没有成立,最重要的产品还没有被创造。
20年后的人可能会说:"天啊正规股票配资机构,真希望我们生活在2025年,那时候创业多容易,改变世界多简单。"但我们就生活在2025年,我们就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。
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